25至30年中国互联网预测——大厂离死亡或仅24个月,个人何去何从
仅用于站内搜索,没有排版格式,具体信息请跳转上方微信公众号内链接
我是康仔,现在在AI领域打杂,之前在ATMD两家干招聘负责人,懂点“行业周期+职业规划”。
写这篇文章,想:
①分享对行业发展、个人职业规划的看法;②为自己所在团队招人(求戳公众号看JD)。
其实不该用下文视角讨论AI,太俗。实际只要来干AI,无论结果如何都对人类有帮助。
1.技术
24年才可用(9月出推理模型O1,11月4O显著改善幻觉),贵&不开源。
2.业务和团队
(除基座外)没有爆款应用,但上百个方向有先行者在摸索,只等技术成熟+成本可控;
少数创业公司,大厂的个别部门建起了能打的队伍。
3.懂AI的人才
仅:部分创业公司;大厂少数年轻人;大厂个别放弃原地盘,100%投入的中层。
(1)绝大部分方向:证伪,相关团队换方向或解散;
(2)个别方向:PMF出现,大厂猛抄,创业公司分化;人才快速向头部团队集中。
没能力预测。
部分:拿到AI的第一波船票,续命成功。
部分:完蛋。没拿到船票,“懂AI的人才”在1、2年内流失,“不懂的人手”留下。营收还会涨,但公司已完,且无法翻盘。
大部分:死了;
个别:活下来,估值翻十倍,AI人才密度超所有大厂,并商业化成功,组织能力马马虎虎,能跟大厂在下一波中打场大仗。
上一波活下的创业团队人才密度、效率,都会远高于大厂,在新方向资金的投入不逊于大厂。因此,这次是他们的机会,AI时代的字节、美团会出现。
个别1、2个大厂可能创造奇迹,部分大厂在创业公司后喝口汤,其他大厂、中厂成为AI时代的B司。
2010年至今,移动互联网有好几波,但大厂只有2、3年活下来的窗口期。12、13年跟不上的大厂,就注定没落:
业务:落后后,要去追领先的公司。很难,哪怕花百亿买创业公司;
人才和文化:人才走,人手上,文化变差,组织能力迅速降,并很难救。
第二三波机会:当外卖、短视频等出现,第一波跟上的大厂都没能力抓住,更不用说落后的大厂,只能等死。
——25-30年,这故事会在某几家重演。
决策的总监/经理/IC,不是人不行,而是陷在各种指标里,能腾出20%时间研究AI就不错了,但需要他决策。真正100%搞AI、懂AI的都是一线小兵,得层层汇报。
少数创业公司(大部分团队也不行):全员懂AI,决策短平快。
在两周一个新技术的时代,大厂还要“提需求,写PRD,排期,两个月后上线”。还有严格的序列分工,产品不改Prompt,前端/后端/算法要分开。
好的创业公司及大厂个别团队,产品能写Demo,甚至线上做实验,微调。前后端、算法不分,都能直接搓。
而大厂的同学受限于分工、精力分配等,很难有这能力。我这个转做AI几个月的HR,出了套《美团光年之外AI产品经理的校招笔试题》,大厂AI产品经理能答完的,5-%以内。
(4)有少部分AI人才,但在单方向聚焦投入不足
Manus发1个月了,未来两个月哪个大厂能拿出同水平的产品?
(5)管理理念落后
举个很小很小的例子,24年,创业公司的面试已让候选人用AICoding;25年,大厂还在讨论要防止用AI作弊。
大厂的大部分团队,在AI方向的组织能力,很弱很弱很弱很弱很弱很弱很弱很弱。
组织能力强,可以。上面的问题没解决,砸资源?没戏。
组织没建好,那资源堆的越多,越负循环。毕竟,兄弟们要晋升,要年终奖,能堆资源完成KPI,那为什么还要认真搞?
落后大厂里,懂AI的都是工作0~5年的年轻人。他们在经历:工作对世界意义不大(行业增长放缓),能力成长慢、加薪慢、不在核心岗位。未来3年会变嘛?
跳去创业公司搞AI的亲友,业务/能力成长快。公司活下来的,期权翻了几倍,没活下来的被高价挖走。
——这时,局势清晰有创业公司活下来了。这群穷&没正事&不用养家的年轻人,如果想搞事业/搞钱,怎么选?
收购一、二流团队?加钱?都没用。
图表1: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厂的分化历史
所以,强如陆奇,判断对了AI也没用。
论职业规划的理论和实战,谦虚点说,中国互联网行业我排Top2。那么,新周期的开始,个人咋整?我们讨论下未来1、2年。
改天会写未来10、20年咋整,标题叫《如何结合行业周期,让世界和自己更好一点》(或恶俗标题《如何快速从应届生到P12》、《如何快速从白菜价到年薪千万》、《如何打工实现财务自由》)。
相信我,先点关注,3个月内必写!👇
创业公司都是100%搞,还不搞汇报、晋升。你不投入100%,怎么保证你认知、实践跟得上人家?
现在技术、行业发展太快了,147都不够。做应用的,搞基座的,谁周末不看文章、试新产品、讨论?
方案1:如果团队靠谱,确定能力有提升?那还好,公司死了,跳去一个更有希望的团队就好。
方案2:找个大厂里,100%在搞AI,质量还不错的团队。例如我所在的(求戳)
《美团光年之外想招几个志同道合、猛搞AI的疯子!》。
一方面,我们也有机会做成事,另外一方面,我们不介意你干几年,自己创业,或跳到下个字节、美团。
(1)决策者、Peer对AI的认知和实践是否充分?
只能靠聊和你自己的认知做判断。
(2)生产关系、生产力工具是否AI化?
是“老套的提需求、写PRD、排期,两个月后上线”?还是产品懂模型自己调,写demo?工程算法不分?
是全员用cursor/windsurf、manus/devin、3.7、2.5pro等嘛?全员花钱买AI工具嘛?
(3)核心成员是否146起投入AI?
如果不能,他对AI的认知没法跟对手打。
(4)是否人少精干?
一个纯线上产品,十几人的团队,大概率可以完成1-2-10;几十人,可完成10-100。要堆了几百个人,肯定做不好。
有空我一定写,这次写文章主要是为了自己招人😎🤭
欢迎优秀创业者找我们交流,我们欢迎交流、跳槽、投资、并购,也不排斥你被收购来我们这,过几年后再创业。
美团内网贴过了。
人类文明的新篇章,将由我们这一代开启!
诸位,来吧,一起!
求戳👇
《美团光年之外想招几个
志同道合、猛搞AI的
疯子!》
更多对AI、职业规划、招聘的瞎想
👇欢迎关注,全网同名@搞AI的康仔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