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芯片、工具链和生态为引擎,MediaTek掀起智能体AI普及的第一波浪潮
仅用于站内搜索,没有排版格式,具体信息请跳转上方微信公众号内链接
机器之心报道
机器之心编辑部
谁掌握了AI体验、开发者和生态,谁就掌握了智能体AI时代的主动权。
「智能体」无疑是2025年人工智能行业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
基于大语言模型,智能体具备自主思考、规划,调用工具并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且无需依赖人类明确的驱动指令。在底层技术持续突破的当下,智能体正在重塑人机交互方式。
2025年被广泛视为智能体爆发的元年。OpenAICEO奥特曼年初在名为《Reflections》的博客长文中表示,今年人们会看到第一批AI智能体「加入劳动力大军」,并从根本上改变各家公司生成内容的方式[1]。
智能体大潮已至
产业竞速悄然打响
如今,智能体迅速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焦点,OpenAI(Operator)、Monica(Manus)、智谱(AutoGLM沉思)等国内外厂商先后推出相关产品,引发持续热议。与此同时,智能体也正涌入手机等终端设备,终端体验由此快速迭代升级。
然而,虽然智能体热潮涌动,但规模化落地仍面临严峻挑战——算法效率提升缓慢、跨终端生态碎片化严重、硬件与软件之间协同迭代周期漫长,成为产业竞争的核心瓶颈。实现真正的智能体落地,需要芯片厂商、大模型厂商、手机厂商和开发者生态的高度协作。
这其中最核心的角色自然是承载算力的芯片。
4月11日,在MediaTek天玑开发者大会2025(MDDC2025)上,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芯片厂商在智能体时代的战略布局与思考。
MediaTek不仅发布了新一代旗舰智能体AI芯片天玑9400+,还推出了横跨AI应用与游戏开发的一站式可视化智能开发工具集(NeuronStudio与DimensityProfiler)和升级后的天玑AI开发套件2.0、多场景新形态的AI应用逐一亮相。
MediaTek董事、总经理暨营运长陈冠州在会上明确表示「下一波AI浪潮属于智能体。」而MediaTek已经做好准备,从分析式AI、生成式AI到如今快速崛起的智能体AI阶段,MediaTek持续领跑产业布局,全面推动端侧AI生态落地与迭代。
MediaTek董事、总经理暨营运长陈冠州
角色演变
从「算力提供者」到「生态赋能者」
智能体的端侧落地,已经成为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从模型开发、系统设计到应用生态与用户体验等任何一环都不能拉胯,要求芯片厂商、大模型厂商、手机厂商、开发者进行全产业链协作。
芯片厂商作为底座算力的提供者,肩负着核心的责任——为整个产业链提供更强大的端侧AI算力、优化工具链,降低智能体的技术门槛,提升运行效率;大模型厂商则致力于算法迭代,决定智能体的智力水平;手机等终端厂商通过系统布局,为用户提供触达智能体的渠道;而开发者则构建丰富多样的场景生态,让智能体从概念落地到实用场景。
随着芯片端侧能力的提升,端侧AI正逐渐成为生态链的决定性力量。这意味着芯片厂商不仅仅再是单纯的硬件和算力提供者,而逐渐演变成了标准制定者、生态赋能者。用一句话概括,「谁控制了端侧AI的能力入口,谁就拥有了智能体AI时代的流量主权。」
面对这一趋势,芯片厂商正在以全面的战略布局推进智能体的规模化落地。从芯片性能、算力架构,到工具链的开发与生态赋能,每一步都致力于打破产业生态之间的壁垒,真正实现端侧AI的全场景、规模化落地。
以旗舰技术为引擎
MediaTek掀起智能体AI普及的第一波浪潮
作为全球手机SoC出货量第一的芯片厂商,MediaTek持续深化端侧智能体生态布局,打通从底层芯片架构、模型适配到应用生态的闭环路径,构建起智能体时代的基础能力体系。
过去一段时间,MediaTek持续在天玑系列芯片,包括天玑9300、9300+以及首款5G智能体AI芯片天玑9400,都展现了其在融合生成式AI和智能体AI技术上,实质性推动端侧AI进入规模落地阶段。
此次大会发布的旗舰5G智能体AI芯片天玑9400+,集成了第八代AI处理器NPU890,支持部署包括高达8B规模的DeepSeek-R1模型,推理精度甚至超越部分云端大模型。同时配备了增强型推理解码技术(SpD+),与混合专家模型(MoE)、多头潜在注意力机制(MLA)和多Token预测(MTP)等先进技术,将推理速度提升20%,实现性能与效率的双跃升。
MediaTek打响智能体AI普及的第一枪,构筑未来生态的算力基座。这一系列技术组合,标志着MediaTek不只是芯片厂商,更是推动智能体从概念走向普及的「开路先锋」。
MediaTek资深副总经理徐敬全
开发工具全栈升级
让智能体生态实现规模化落地
硬件的全方位升级为端侧智能体AI能力的释放、各类生成式AI任务的高效处理开足了马力,而在软件层面进一步将端侧AI应用开发的工作流程标准化、自动化、平台化。在智能体AI时代,芯片厂商不止拼算力,更要拼「谁能让开发者减负又能做出好东西」。
此次,MediaTek重磅推出了包括NeuronStudio、DimensityProfiler以及全新升级的天玑AI开发套件2.0在内的一系列创新开发工具和平台,为开发者和生态伙伴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加速端侧智能体应用的规模化普及。
具体而言,NeuronStudio是一个整合了AI应用开发全流程的一站式可视化开发工具,它针对过去开发工具碎片化、调优过程繁琐、模型分析耗时过长等开发痛点,创新地提供了跨模型全链路分析、神经网络自动化调优以及一站式MLKits开发工具整合等功能。通过自动化、可视化的方式,NeuronStudio极大地降低了AI模型适配端侧设备的复杂度,过去开发者耗时数周进行手动调优的过程,如今数小时即可自动完成。
而DimensityProfiler则聚焦于安卓平台游戏开发领域的痛点,提供了系统全性能的一站式分析功能。该工具能够捕捉微秒级CPU与GPU的性能调度、自动记录帧率掉帧与内存异常问题、实时掌控温控策略以及利用AI技术主动定位渲染异常画面等,使开发者能够精准定位问题、快速优化游戏性能。DimensityProfiler的诞生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安卓游戏开发者的瓶颈问题,也为游戏生态注入了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获得了生态伙伴的高度认可。
此外,全新升级的天玑AI开发套件2.0也带来四大关键能力飞跃:模型库扩容至3.3倍、支持LoRA端侧训练(效率提升50倍)、开源弹性架构、推理带宽优化。这些进展,大大降低开发者门槛,加快AI应用向终端迁移。
MediaTek通过上述软硬件深度整合与生态赋能的组合策略,不仅有效降低了开发者进入智能体生态的技术门槛,更关键的是为开发者提供了快速迭代创新的土壤。这种开放、灵活、高效的开发生态模式,正成为MediaTek相较于其他芯片厂商的重要差异化竞争的优势,也为未来端侧智能体生态的全面爆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MediaTek无线通信事业部总经理李彦辑
以平台级视角整合
构建智能体时代的生态闭环
最后,MediaTek构建了更宏大的的智能体生态系统,联合OPPO、vivo、荣耀、小米等手机厂商落地端侧AI功能,与阿里云通义千问、面壁智能等加深大模型领域合作,联动NVIDIATAO生态系统以丰富开发者工具和资源,推动智能体应用的快速发展。这种全方位生态战略,为MediaTek未来在智能体AI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芯片底座、应用开发到产业生态,我们看到了MediaTek对于智能体AI「底座提供者」、「能力解放者」与「生态赋能者」不同角色的深耕与投入。芯片决定性能的上限,生态决定体验的下限。MediaTek以平台级视角推动全链条协同,让智能体不止于技术落地,更能体验成真。
随着MediaTek重构端侧AI的基础设施,智能手机向「智能体手机」转型的蓝图更加清晰,让所有人的「个人智能体」起点掌控在手中。
智能体AI时代
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目前端侧AI生态依然呈现明显的碎片化趋势,不同终端、模型与应用之间仍然存在大量技术孤岛,彼此缺乏高效协同。芯片厂商若要在未来真正实现生态领先地位,必须推动整个产业链更加紧密地联合起来,共同制定统一的跨终端、跨应用的端侧智能体行动标准。
这种联合标准的战略意义极为关键,它不仅是技术竞争的制高点,也将直接决定产业未来的生态格局走向。如果产业链不能尽早实现联动,AI智能体生态或陷入更严重的碎片化,从而阻碍产业整体创新速度和规模化落地进程。
正如MetaCEO扎克伯格所判断:「未来的AI智能体可能比人类还多,人类将生活在一个有数亿、甚至数十亿AI智能体的世界中。」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芯片厂商对生态的掌控力将成为决定竞争胜负的核心力量。MediaTek当前的生态布局,不仅仅是针对某个终端或单一领域,更是在构建面向未来的统一生态平台,以便能更好地应对复杂多样的应用场景和终端设备。
从这个角度看,未来智能体生态的核心竞争,不再只是硬件算力或单一技术的比拼,而是上升到生态协同与用户体验的综合竞争层面。MediaTek当前的战略布局不仅在构建智能手机的入口,更为产业链各环节的合作伙伴铺设了一条通往智能体时代的快速通道,让每个参与者都能真正受益于生态的协同创新。
MediaTek率先为这个时代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智能体时代入口。让每个企业、每个行业都能真正享受到智能体时代带来的深刻变革。
参考链接:[1]https ://blog.samaltman.com/reflections
©THEEND
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获得授权
投稿或寻求报道:liyazhou@jiqizhix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