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入3000万美元、绩点4.0,却被15所名校集体拒绝!”这位18岁创业少年到底做了什么?
仅用于站内搜索,没有排版格式,具体信息请跳转上方微信公众号内链接
整理|郑丽媛
出品|CSDN(ID:CSDNnews)
在大家的普遍认知里,成绩优异又有出色创业成果的学生,简直是各大名校眼中的“香饽饽”——可偏偏有这么一位少年,打破了人们的常规印象。
最近,美国一位年仅18岁的少年CEO,在社交平台上公开自己被15所顶尖大学拒收的消息,引发了舆论震动:因为他不仅是一位绩点高达4.0、ACT成绩34分(满分36分)的学霸,还是一家AI营养追踪应用CalAI的联合创始人兼CEO,目前公司年营收高达3000万美元,用户量级和增长速度堪比硅谷明星创业项目。
他的名字叫ZachYadegari,一位来自旧金山的天才少年。而他的经历令人们不禁发问:这些名校到底为什么拒收他呢?
从7岁写代码到18岁营收3000万美元,他是谁?
从ZachYadegari的成长经历来看,他的故事像极了硅谷神话的现代版本:
7岁,对编程展现出了浓厚兴趣,便开始自学编程;
12岁,同龄人可能还在打游戏,他却已经成功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应用;
16岁,成功卖出自己的网页游戏公司,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0万美元;
17岁,与两位合伙人共同创立了CalAI,一款用AI识别食物图片并计算卡路里的应用。
其中,CalAI应用自2024年4月上线以来,便迅速获得了用户的青睐,下载量已超过300万次。这款应用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利用AI技术,通过用户拍摄的食物照片来精准追踪卡路里,主打“零输入”、“一拍即得”的极简体验,非常符合当下年轻人对健康和效率的双重追求:想象一下,只要随手拍张照,就能清楚知道自己摄入了多少热量,这对于那些注重健康饮食和减肥的人来说,简直再实用不过了。
据ZachYadegari介绍,当前CalAI应用月收入可达200万美元,年度经常性收入(ARR)可达3000万美元。凭借这一成就,《福布斯》也对CalAI青睐有加,并将其誉为一款“正在挑战传统行业巨头”的应用程序。
更值得一提的是,ZachYadegari不仅在创业方面表现出色,在学业上也是毫不含糊。他的平均绩点(GPA)高达4.0,其美国大学入学考试(ACT)成绩也相当亮眼,达到了34分(超过31分即为优秀)。
按常理来说,凭借这样优异的成绩和成功的创业经历,ZachYadegari应该能轻松收到各大名校的橄榄枝——然而,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哈佛、耶鲁、MIT、斯坦福……集体说“不”
在4月初的美国“录取季”(CollegeDecisionDay),ZachYadegari在X(原推特)上发布了一张截图,列出自己申请的大学名单,并用红叉标记出被拒的学校,几乎全部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顶尖学府:
不过,好在他也收到了几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Tech)、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T)和迈阿密大学(UMiami)。虽然这几所大学也非常优秀,但与那些拒绝他的名校相比,在知名度和综合排名上还是有一定差距。
这份“拒收清单”瞬间在网络上炸开了锅,X上该贴文的浏览量超过2700万,并引发了数千条评论和转发。就连Reddit联合创始人AlexisOhanian也发推表示震惊:“这太荒谬了!”
争议焦点:他的申请文书写了什么?
在得知亚德加里的遭遇后,大家纷纷猜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难道你的申请文书写得有问题?”
随后,ZachYadegari便在X平台公布了他的大学申请文书——而看过这份申请文书后,多数人猜测这应该就是问题的关键。
总体而言,这是一篇颇为“特立独行”的文字。
在文中,ZachYadegari坦言:“我曾经认为大学毫无意义。”因为在他的成长经历里,最重要的导师、机会、技能,全部来自网络、投资圈、创业实践,而不是学校的课堂。此外,他还说:“从小我就相信只要互联网发展得够快,学校就是不必要的。”——很显然,这番说辞十分直白、不加掩饰,甚至还流露出一些对传统教育体系的轻视。
但转折点出现在一次他前往日本京都的旅行,过程中他突然体会到了一种更深层次的反思。ZachYadegari意识到,自己之前拒绝上大学,实际上是不知不觉地把自己束缚在了“典型辍学创业者”的框架中。虽然引导他的不再是学校老师,而是风险投资家等人,但这依然不是他真正想要的方向。他开始明白,大学不仅仅是一个学术场所,更是一个能让他拓展人际关系、融入更大社群、获得宝贵人生经历的地方。
于是ZachYadegari改变了主意,开始申请大学。为此,他在申请文书的最后写道:“大学,不只是一个阶段。它是一种通往更深层次思考的途径。在接下来的四年里,我渴望向人学习——不仅是向教授和学生,也不仅是向计算机或课本。”
然而,许多网友却对他的申请文书提出了质疑。
有人赞赏他的反思精神,认为这封信是对成长与教育最真挚的总结;可也有人认为,他的语气中充满着傲慢,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优越感”,这可能让招生官们产生了不好的印象;甚至有网友直言,他的文书给人的感觉是他自己都没有完全说服自己去上大学,这可能是导致他被众多名校拒绝的重要原因。
对此,ZachYadegari回应道:“当我在写这篇申请文书时,我希望招生办能认为我是真诚的,因为这就是我一直想成为的样子。”
名校不要“成功者”吗?
ZachYadegari的故事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但其实他并非孤例。
今年另一位19岁亚裔天才少年StanleyZhong,他的绩点高达4.42,美国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成绩接近满分,甚至还收到了Google的Offer。但他申请的18所大学中有16所都拒绝了他,其中也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
这些案例,让许多人开始思考美国名校招生的标准:他们录取的标准究竟是什么?是成绩、能力、经历,还是其他更多的因素?难道他们不要“成功者”吗?
不过这些问题的答案,人们暂且无从得知——正如ZachYadegari自己所说:“能看到这么多不同观点很有意思,但说到底,我永远也无法自己被拒的确切原因。”
参考链接:
好啦,今天的内容分享就到这,感觉不错的同学记得分享点赞哦!
PS:程序员好物馆持续分享程序员学习、面试相关干货,不见不散!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