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团队30天造出通用超级智能体!百度心响App全量上线、人人免费用,亲测效果惊艳


95后团队30天造出通用超级智能体!百度心响App全量上线、人人免费用,亲测效果惊艳

仅用于站内搜索,没有排版格式,具体信息请跳转上方微信公众号内链接

机器之心原创
作者:杜伟
2025年第一个「爆款预定」的智能体App,就这么华丽丽地来了!
无需邀请码,也不用申请内测,不玩任何套路。
在备受关注的AI智能体赛道,百度抢先丢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4月25日,在Create2025百度AI开发者大会现场,百度正式亮相了首个移动端的通用超级智能体App——心响,并宣布所有人都可以免费使用。
这预示着,人手一个超级智能体的时代到来了!
毫不夸张地讲,心响App的提升是方方面面的:
在功能定位上,它被打造成了一个「指哪打哪、高效输出」的通用超级智能体。集成进心响App的多个子智能体在理解用户意图之后,通过任务拆解、组合与协作,一站式完成各种指令。比如生成有声的试题讲解视频:
执行过程
生成的视频
在提示词上,用户得到前所未有地解放。心响App「一切从简」,只需一句话说出自己的需求,剩下的一切交给它自动处理,效率大增。同时,在结果交付上,心响App完成向集成化的转变,将执行过程完全托管给智能体,一气呵成,呈现完整成品。
比如规划一份Create2025大会上午结束后的周边半日游,心响App将所有的因素(景点、美食、交通出行等)考虑在内,制定出了一份紧凑合理的行程:
据百度智能体业务首席架构师、心响App负责人黄际洲表示,在应用场景上,心响App目前支持超过200种任务类型,并在例行任务、城市旅游、AI相亲、AI绘本、摸鱼游戏、深度研究、法律咨询、健康咨询、智慧图表和试题讲解等10大场景中表现出色。未来计划扩展到10万+场景,满足更广泛的用户需求。
总之,24小时待命的心响App,随时随地为你排忧解难。目前,用户可以在各大安卓应用商店下载使用,苹果AppStore也将很快上线。
更值得关注的是,能力出众、运行丝滑、场景全面的心响App,竟是百度内部一个95后团队从零开始,在短短30天内开发完成的。
这也意味着,心响App远未达到最终形态。随着功能的进一步打磨,这个迭代进化中的通用超级智能体势必会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一手实测
移动端的智能体已经长这样了
心响App的界面非常简洁。体验时有个小tip:在创建新任务时,用户既可以直接输入需求;也可以点击界面上列出的场景,然后快速定制任务需求。比如下图(中)为「城市旅游」场景,(右)为「法律咨询」场景:
首先令心响App创建一个例行任务「每天晚上9点给我一个升职小技巧」,30秒左右就搞定了。
对于春节档爆火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让心响App创建票房排行以及每日票房变化的可视化交互图(截止到4月24日),输出结果一目了然。
在一些专业性要求比较高的场景中,比如健康咨询,心响App也能给出不错的建议。在详实的诊前问询之后,系统自动调度多位「医生AI分身」进行联合会诊。诊断意见虽然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生,但仍能为患者自查提供参考。
此外,心响App还能制作一些小游戏,并且点开就能玩,比如经典贪吃蛇:
不擅长游戏的小编试玩了几把,终于得分了:
这番亲测之后,我们的感受一是「全能」,凡是日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娱乐中常见的任务需求,心响App都能有求必应;二是它正在一步步向真正掌控在用户手中的个性化和实用型App进化。
心响App的更多玩法,等待着大家进一步探索。
多智能体的有序高效执行
靠的是什么?
心响App的实测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一个App如果想要与超级智能体平台划等号,并不能靠单纯地堆功能,而是要构建多智能体系统的「理解——拆分——调度——协作——交付」完整闭环。
这些正是当前超级智能体App落地的难点所在,每一环都至关重要,需要从任务理解与意图建模、多智能体协作机制、多线程任务调度、主动响应与交互优化等多个技术层面发力。
在将心响这个独立的App打造成为超级智能体的过程中,实际上涉及到了一整套系统级的技术创新,尤其要在系统架构、算法设计和技术实现上做好充分的优化。
首先,为了始终能够get到用户的复杂需求(比如帮我做个出差安排),心响App要准确识别出其中隐藏的多个子意图(包括订票、订酒店、安排日程、预算控制等),这就要求系统具备多轮上下文追踪、实体识别等NLP能力。
因此,当接收到用户的任务需求,承担主智能体角色的心响会在深度理解之后,将它们拆解成一系列可执行的关联子任务,并进行动态规划与管理。这种AI工作流调度就像「AI指挥官」一样下达命令,将用户所有意图「一网打尽」。
其次,在拆解用户需求之后,自动选择合适的子智能体协同执行对应的子任务成为顺利交付结果的前提。这些子智能体之间的「分工」不能重复或遗漏,执行中还需要保留全局上下文信息,实现协作过程一致并可追溯。
心响App的多智能体协作通过自主规划,调用多领域的子智能体来解决问题。其中的关键在于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接入方案——AgentUse。
作为最近爆火的模型上下文协议,MCP通过「上下文共享和工具连接」等功能,为多智能体之间、内外部资源之间的互联互通提供统一的接口,增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执行效率。
心响App采用的AgentUse可以自动调度百度自己和市面上所有第三方子智能体,以及各种内外部AI工具、应用和服务接口,最终交付精准契合用户需求的成果。
比如法律服务场景,你想要咨询「上班路上不小心被车撞成骨折,是否算工伤」。心响App在执行过程中自动调度多位律师AI分身组成的「律师智囊团」协同答复,给出一份逻辑严谨、条理清晰的法律意见书。
此外,开发者也可以利用MCPServer轻松接入心响App。这样一来,在无需改造的情况下,开发者就能让拥有专业知识的优质智能体或AI应用被心响App高效调用,丰富智能体「武器库」。
开放的MCP调用与接入能力极大扩增了心响App的应用场景和智能体能力,从而能够快速适应多样化的用户需求,并形成不断增长和进化的智能体生态。这也是百度近来积极拥抱MCP生态的体现,通过将一个个成熟的AI功能纳入进来,创建平台级的「综合体」应用。
随之而来,心响App正朝着通用超级智能体的方向迈进,并开启从「对话范式」向「执行范式」的跃迁,加速AI应用场景深化。
属于智能体的战场
才刚刚开始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曾预言,「2025年或成AI智能体爆发元年」。其他AI圈大佬如OpenAICEO奥特曼、MetaCEO扎克伯格都纷纷看好AI智能体的发展前景。
在这种形势下,谁能更好更快满足用户多场景真实刚需并赢得青睐,谁就更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拔得头筹。眼下,多智能体协作应用成为衡量玩家们技术实力和产品落地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此,在大模型厂商和互联网大厂追逐AI智能体「Alpha时刻」的当下,心响App的推出不仅是百度在通用智能体赛道的关键布局,也成为其大模型战略的延伸,代表了其在AI应用层面的探索进入到了又一个阶段。
此外,这一举措通过整合百度生态内的工具链提供一站式AI服务,增强用户粘性的同时帮助其巩固生态优势,并探索新的商业化路径。百度在AI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也有望得到进一步强化。
从基础大模型到垂直场景应用,再到如今的通用超级智能体,我们见证了又一次范式的更替。百度用App释放一个清晰的信号:智能体的价值,不只是回应,更在解决。在生成式AI从「对话范式」走向「执行范式」的关键节点,百度率先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在智能体这个有可能变成「红海市场」的赛道,竞争会越来越白热化。能否围绕用户需求构建起真正可执行的「工作流」并将AI能力落在用户体验上,将成为决出最终赢家的分水岭。
©THEEND
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获得授权
投稿或寻求报道:liyazhou@jiqizhixin.com


文章作者: ZejunCao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ZejunCao !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