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讲透一个强大算法模型,CNN !!


【深度学习】讲透一个强大算法模型,CNN !!

仅用于站内搜索,没有排版格式,具体信息请跳转上方微信公众号内链接

咱们今天想要和大家聊聊关于CNN的内容。
很多同学私下,和我聊起来关于深度学习的东西,我这边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基础内容出来。帮助大家入门。
CNN,全称是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NeuralNetwork),它是一种专门用于处理图像数据的神经网络。
简单来说,CNN就像是一种能够“看”图像的计算机模型,它可以识别图像中的各种特征,比如边缘、形状、颜色等,最终能够识别出这张图像里有什么东西。
1.卷积层(ConvolutionalLayer):
这是CNN的核心部分。想象一下,有一个小方块在图像上面滑动,这个小方块叫做卷积核(filter)。每当卷积核滑动到一个新的位置,它会查看那个位置的像素值,并进行一些计算(比如相乘再相加)。
卷积核就像是一个“特征检测器”,不同的卷积核可以检测出不同的特征,比如某个方向的边缘、颜色的变化等。
2.激活函数(ActivationFunction):
这个函数会对卷积层的输出进行非线性处理,通常使用的是ReLU(RectifiedLinearUnit),它的作用是让结果变得更有表现力。ReLU的操作很简单:把所有小于0的数都变成0,其他的不变。
3.池化层(PoolingLayer):
池化层的作用是缩小数据的尺寸,同时保留重要信息。最常见的是最大池化(MaxPooling),它会在一个小区域内选择最大的值。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计算量,还可以让模型对位置的变化更有鲁棒性。
4.全连接层(FullyConnectedLayer):
这是CNN的最后几层,和传统的神经网络类似。它把前面的卷积层和池化层提取出来的特征综合起来,最终输出分类结果。
1.输入图像:
比如我们输入一张猫的图片。
2.卷积层处理:
卷积核在整张图片上滑动,提取出边缘、颜色等低级特征。
3.池化层处理:
对特征进行缩小,减少数据量,同时保留重要信息。
4.重复几次卷积和池化:
通常会有多次卷积和池化的操作,以提取更复杂的特征。
5.全连接层处理:
最后,通过全连接层,综合所有提取到的特征,进行最终的分类。
6.输出结果:
比如,这张图像是“猫”的概率是90%,是“狗”的概率是10%。
总的来说,CNN是一种非常非常强大的图像识别工具,它能够自动提取图像中的各种特征,然后利用这些特征进行分类和识别。对于大多数的初学者来说,可以先理解每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功能,再逐步深入了解具体的数学原理和实现细节。
下面我来给大家详细介绍CNN卷积神经网络的数学原理、公式推理以及算法流程。
卷积运算
卷积运算是CNN的核心操作。对于输入图像和卷积核(过滤器),卷积运算的公式:
其中:
是输入图像在位置的像素值。
是卷积核在位置的权重。
是卷积结果在位置的值。
假设输入图像大小为,卷积核大小为,没有使用填充(padding),卷积步幅(stride)为1,那么输出图像的大小为。
填充和步幅
填充(Padding):为了保持输入和输出的尺寸不变,通常在输入图像的边缘添加一圈零值,称为零填充。填充大小为时,输出图像的大小为:
其中,是步幅。
步幅(Stride):步幅决定了卷积核在图像上滑动的步长。步幅为时,卷积运算的输出大小为:
激活函数用于引入非线性。最常用的激活函数是ReLU(RectifiedLinearUnit):
池化层用于降采样,减少数据的尺寸,同时保留重要信息。最常用的是最大池化(MaxPooling),其公式为:
其中:
是池化窗口的大小。
是输入图像。
是池化后的输出图像。
全连接层将输入的特征向量映射到输出的类别上,通常使用的是一个线性变换,公式为:
其中:
是输入的特征向量。
是权重矩阵。
是偏置向量。
是输出向量。
反向传播用于调整卷积核和全连接层的权重,以最小化损失函数。损失函数常用交叉熵损失,公式为:
其中:
是真实标签。
是预测概率。
反向传播的主要步骤:
1.计算损失函数的梯度:根据输出与真实标签的差异计算损失。
2.反向传播误差:将误差从输出层传递到输入层,逐层计算每个参数的梯度。
3.更新权重:使用梯度下降法更新每一层的权重。
1.输入图像:输入一个形状为的图像。
2.卷积层:
对输入图像应用多个卷积核,进行卷积运算,得到特征图。
应用激活函数(如ReLU)。
如果需要,进行填充和步幅调整。
3.池化层:
对特征图进行池化操作,得到下采样后的特征图。
4.重复卷积层和池化层:多次进行卷积和池化操作,以提取更高层次的特征。
5.展平:将最终的特征图展平成一维向量。
6.全连接层:
将展平后的向量通过一系列全连接层。
应用激活函数。
7.输出层:最后一层全连接层输出分类结果(例如,使用Softmax函数进行多分类任务)。
8.计算损失:使用损失函数计算预测结果与真实标签之间的差异。
9.反向传播:计算损失函数相对于各层参数的梯度,并更新参数。
10.迭代训练: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损失函数收敛,模型训练完成。
总结了10个步骤,CNN能够自动提取图像中的各种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进行分类和识别。
这个案例中,使用了真实的数据集进行图像分类,并包括数据分析、可视化以及算法优化的步骤。
数据集市经典的CIFAR-10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60000张32x32的彩色图像,共分为10类,每类6000张图像。
下面,我来分步骤,给大家详细的进行每一步的说明:
1.导入库和加载数据
2.数据可视化
3.构建CNN模型
4.编译和训练模型
5.评估模型性能
6.优化模型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模型架构、改变优化器、进行数据增强等方式来优化模型。在这里,我们进行一些数据增强,并调整模型架构。
7.评估优化后的模型
代码中,大家可以看到训练和验证准确率的变化,并通过优化模型提升性能。数据增强、增加卷积层数和调整神经网络结构是常见的优化方法。
大家可以通过这种完整的代码流程,学习如何构建和训练CNN模型,以及通过可视化和优化来提升模型性能。
我们从CNN的优缺点、以及与其他相似算法的对比,全面的认识CNN以及相似算法模型的适用场景
优点:
1.特征学习:CNN能够自动学习图像中的特征,无需手工设计特征。
2.位置不变性:CNN能够识别图像中的物体,即使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也能准确识别。
3.参数共享:通过卷积操作,参数共享可以减少模型的参数数量,降低过拟合的风险。
4.适用于大规模数据:CNN模型在大规模数据集上表现出色,能够处理成千上万甚至更多的图像。
缺点:
1.计算量大:CNN模型的训练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尤其是在大规模数据集上训练时。
2.需要大量数据:CNN模型需要大量的标记数据来进行训练,否则容易过拟合。
3.黑盒模型:由于CNN模型的复杂性,它往往被视为黑盒模型,难以解释其内部的工作原理。
与传统机器学习算法的对比:
1.特征工程:传统机器学习算法需要手工设计特征,而CNN能够自动学习特征,减少了特征工程的工作量。
2.适用性:传统机器学习算法在小规模数据集上表现良好,而CNN模型在大规模数据集上表现更好。
3.计算复杂度:CNN模型的计算复杂度更高,但在大规模数据集上的表现往往更好。
与其他深度学习模型的对比(如RNN、Transformer等):
1.数据类型:CNN主要用于处理图像数据,而RNN和Transformer等模型更适用于处理序列数据。
2.计算结构:CNN主要依赖于卷积和池化操作,而RNN主要依赖于循环结构,Transformer主要依赖于自注意力机制,每种结构都有其适用的场景。
1.图像分类任务:对于图像分类、目标检测等任务,CNN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选择,尤其是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
2.位置不变性要求高:如果任务对于物体在图像中的位置不敏感,CNN的特征学习能力可以很好地满足这种需求。
3.需要自动学习特征:如果任务中的特征不容易手工设计,CNN模型能够自动学习到合适的特征表示。
CNN模型在图像分类等任务中表现出色,尤其在大规模数据集上的应用广泛。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处理小规模数据集或需要解释性的任务中,其他算法可能更合适。
感觉有帮助的朋友可以收藏、点赞、转发起来!


文章作者: ZejunCao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ZejunCao !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