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高校的行政为什么不搞“非升即走”?


热议:高校的行政为什么不搞“非升即走”?

仅用于站内搜索,没有排版格式,具体信息请跳转上方微信公众号内链接

有老师问:高校的行政人员为什么不搞“非升即走”,高校行政人员有没有必要也搞“非升即走”?看看网友怎么回复
作者:陆审言
链接:https ://www. zhihu.com/question/641562305/answer/3443855560
来源:知乎
本人是某双非本科老师,谈谈自己的拙见:
高校行政非常臃肿,随便找个高校,处级的非教学非科研单位至少10个,每个单位处长副处若干名办事的岗位又有若干。这些职能部门是必须的吗?是,但没必要是处级单位。做个不恰当的假设,把这些职能部门全部撤处为办,改为科级单位,人员精简一半,其职能完全不会受到影响。
高校的收入,没有一分钱是行政单位贡献的(部分可以拉到赞助的部门除外)。除了拨款,就是教师的科研项目、社会捐助等作为输入资金。然而,行政部门却参与了年终绩效的分红。
高校的行政单位不承担任何风险,不仅不承担风险,还是规则制定方,这就很矛盾。所有教学、科研以及其他的风险,比如教学事故科研风险,全部责任到人,这个人指的是执行的一线教师。另外,各类检查也全部是直接落实到了一线教师。这就导致一线教师任务非常重。一次教学检查,一个一线教师要把若干年,几百份教学资料全部查验一遍,耗费时间短三五天,长则半月。为什么这个工作不能由职能部门完成?学校层面有教务处,学院层面有教务办,这些人全部成为坐着围观一线教师站着干活的人,极其不合理。
各类平台的申报、评级、评优,也是一线教师完成,但却会被行政机构作为自己的优秀工作事迹。曾经参加过学校各个部门述职报告,某处长谈到这两年,在自己的任期,省级优秀组织评到了几个,国家级课程上了几个。然而,这些工作职能部门并未直接参与,更多的是下发文件,收集文件等。即便是有时候去二级学院交流相关经验,也只是动动嘴皮子,不参与任何文件的撰写和修订。但,行政部门却成为校内评审的执牛耳者。这也极其不合理。
所以,在现行的高校体制框架下,行政非升即走反而会成为一线教师的噩梦。他们会以规则制定方、上级部门的姿态,在不直接参与工作的情况下,奴役一线教师。
作者:职盐所
链接:https ://www. zhihu.com/question/641562305/answer/3380052080
来源:知乎
因为提出非升即走意见建议的是党委办公室主任
确定非升即走总体方案的是发展规划处主任
确定非升即走具体人员数量的是人事处主任
确定非升即走待遇问题的是财务处主任
确定非升即走考核标准的是科研院院长
确定非升即走方案宣传的是党委宣传部主任
监督非升即走方案制定的是纪检处主任
作者:Gaarmat
链接:https ://www. zhihu.com/question/641562305/answer/3509105480
来源:知乎
我特别同意一个老哥说的,高校行政就是给领导子女们预留的“垃圾场”。
这些人放在高校,每天就算不上班,也不会对社会造成什么危害,高校嘛池浅王八多,反正池子浅。
可这些人如果被家长安排到各种行政事业单位,那造成的破坏可就大了
所以各位高校的老师们,为了全社会的和谐,你们就忍忍吧~人民会记住你们的


文章作者: ZejunCao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ZejunCao !
  目录